芬蘭報紙《赫爾辛基新聞報》(Helsingin Sanomat)開發了一種可變字體,旨在通過簡單的圖形形式,使人類驅動的氣候變化的影響切實可見。
盡管大多數字體設計師使用可變字體技術在單個字體文件中嵌入一系列的權重,但由Helsingin Sanomat的藝術總監Tuomas Jääskeläinen和印刷工Eino Korkala領導的團隊使用這種技術來“融化”字體。
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們嘗試了無數的字母形狀和風格,但大多數都在改造的最初階段就對災難進行了直觀的描述。這是我們想要避免的,因為不像全球流行病,氣候變化是一個悄悄逼近我們的危機。
默認的字體表示1979年(有記錄的時候)北極海冰的體積。這是一件相當漂亮、輪廓分明、粗壯的無襯線襯衫,帶有切口,打開了柜臺,賦予它一種現代的吸引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50年,這些形狀似乎消失了,幾乎難以辨認。
到2021年,你會看到北極海冰的急劇減少,以及由此導致的海水淡化。
盡管這些輪廓令人沮喪,但它們不是一個估計。字體輪廓與真實數據完全吻合——2000年北極海冰的數量出人意料地增加了,這也反映在字體上。
歷史數據來自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NSIDC),預測數據來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我們希望,使用這種字體可以幫助人們以更切實的形式看到氣候變化的緊迫性——這是一種行動的呼吁。
您可以免費下載字體,用于個人或商業工作。